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督工作 >调查研究

关于全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3-01-1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的工作安排,围绕全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从8月下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荣华带领财经工委全体同志认真研究并制定调研方案,并深入细致地开展了调研工作:一是听取市发改委、市项目办、市产业办、禹州市、襄城县的专题汇报,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座谈;二是实地调研了万家中医药物流、中小企业创业园、许昌首山焦化、河南舒来卫生用品、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改、许昌新区中心区建设等17个项目。三是到许昌新区、魏都区座谈、交流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征求了市区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召开市统计局、市项目办、市产业办等单位参加的碰头会,讨论、征求、交流了常委会所需的工作报告、调查报告、审议意见等相关材料的意见和建议。财经工委针对调查了解掌握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现汇报如下:
    一、产业集聚区推进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四集一转” (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的总体要求,走节约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全市共规划建设了10个产业集聚区(中原电气谷核心区、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许昌县尚集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襄城县产业集聚区、鄢陵县产业集聚区、东城区产业集聚区、长葛大周产业集聚区),其中,省级产业集聚区8个(除东城区产业集聚区和长葛大周产业集聚区外)。从发展状况看,长葛市、禹州市和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位居前三名,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内投资强度大、产业附加值较高,襄城县和鄢陵县产业集聚区市近两年发展速度较快,后劲足。
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集聚区的集群发展态势明显。截止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企业2051家,2011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44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分别增长62%和53%,有7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禹州市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尚集产业集聚区、鄢陵县产业集聚区、魏都产业集聚区、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大周产业集聚区),其中,禹州市产业集聚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并且进入“2011年全省10强产业集聚区”行列。累计签约项目26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2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1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安置就业16.5万人。今年1-9月,全市产业集聚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71亿元,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31%,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二是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各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优势,明确了1—2个主导产业及主攻方向。2011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80%以上为主导产业及配套项目,主导产业营业收入比重占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70%(大周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都是主导产业企业)。全市形成了电力装备、食品加工、电动汽车、汽车零部件、再生金属加工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培育出4个超百亿(许继、黄河、众品、青山金汇)大型龙头企业。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4.7亿元,增长21.7%,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三是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各产业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多个项目在国内或省内位居前列。已投产的许继风电整机项目生产了国内第一款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在建的风电电控项目打破了国际垄断,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具有国防战略意义的重大产业项目,充分体现了高质高端的引领作用。森源集团电气产业基地项目国际先进。青山金汇公司不锈钢带热处理生产线项目、金汇维德公司精密不锈钢薄板项目工艺国内领先。
    四是配套功能设施更趋完善。建设产业集聚区,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路网、水网、电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的完善和配套,才能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6个。累计开工建设各类职工公寓14000余套,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竣工4000套,14万平方米,集聚区配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今年1-9月份,全市12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18.4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79.6%,高于去年同期4.3个百分点,投资完成数、完成比例均高于去年同期。重点工业、现代服务业、农林水利和城建基础设施项目都已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0%以上,G311京港澳立交至周庄段改造工程、金汇鸿鹏不锈钢管、中原花木物流园商铺、河南农大许昌分校、石武客专许昌东站站房等6个重点项目都已竣工投用。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地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提高比重,认真筛选。2012年市政府紧紧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社会公益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镇区项目筛选、确定重点项目120个,在重点建设项目筛选工作上着重突出了“三个提高”(即重点项目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重点项目的比重、服务业项目占重点项目的比重),这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形成合力,优化环境。市政府定期听取重点项目专题汇报、各位市级领导坚持联系重点项目,服务特派员深入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联审联批协同各部门形成合力扎实前期工作,同时,9月份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公安、发改、规划、工信、住建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各项推进机制的顺利落实,有力的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是重点谋划,提前运作。通过对全市项目的集中摸排、深入挖掘,重点谋划了恒源发制品产业园、河南建业(鄢陵)名优花木基地、黄河集团创业园等一批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明显、发展后劲强的超30亿元重大产业基地项目。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通过举办三国文化周、百名港澳台商看许昌、豫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引进襄城县中山市LED产业园、深圳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延链补链、不断优化现有产业布局。针对这些项目,各有关部门突出提前介入,服务先行,协助企业开展各项前期工作,落实开工条件,为后续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多产业集聚建设速度较快,并且已初步形成规模,但集聚度不高,还没有真正形成以重大项目和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个别产业集聚区入驻项目小、少,投资强度不够,项目入驻率低,主导特色产业不明显,发展进度较慢。
    (二)重大项目依然偏少,科技含量不高。2010年以来集中开工的200多个项目中,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4个,2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4个。今年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数量、投资规模普遍下降,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1个。部分集聚区内入驻的项目存在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缺少支撑性的大项目和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项目。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部分产业集聚区内生活性服务设施与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与生产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设施还不健全,供水、供气、商业、医疗、学校、公交等生活性服务设施不完善,物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四)土地、资金、建设环境等制约了项目入驻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用地难、融资难等问题仍是制约项目入驻和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项目建设环境不容乐观,部分项目拆迁清表难度较大,非法阻工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几点建议
    为推动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格项目准入,科学把握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方向。要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积极引导各产业集聚区以主导特色产业为支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同时要加强产业的科学规划和指导,进驻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必须符合主导产业定位、科技含量、集约节约和环保要求,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二)突出招大引优,全面提升产业集聚水平。要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动向、战略意图,从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和优惠政策入手,开展多方位推介,多层次对接,引导基础薄弱的产业集聚区,通过承接产业链转移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初具规模的产业集聚区在项目引进上弥补“短板”,加快拓展提升;推动有产业资源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集群特色和品牌。
    (三)完善承载功能,提升配套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性基础设施,不断扩大道路、供排水、污水管网、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等功能性基础设施覆盖范围。要围绕集聚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快建设一批大型交易市场、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等生产性服务配套设施。要围绕解决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生活需求,支持和推动学校、医院、商业服务、公交、邮政、公租房等城市功能设施和市政服务覆盖产业集聚区。
    (四)坚持多策并举,努力破解瓶颈制约。要牢固树立土地集约节约观念,科学设置项目用地指标,加大土地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标准化厂房,同时要加大对闲置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要着力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在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建设,努力破解资金瓶颈。
    (五)强化服务意识,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要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问题项目抓整改”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务实重做,在审批服务、项目推进、环境优化等方面,认真研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非法阻工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确保许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