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大要闻 >人大要闻

筑牢幸福之基 绘就温暖底色 ——我市代表委员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5-02-23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坚持把一切工作的着力点、出发点落到以人民为中心上来,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加快建设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人民城市。

■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

■实施“乐业许都”工程,落实好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

■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工程,促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提质扩面。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成果。

■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大力实施文艺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办好民间文化活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

——摘自2025年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今年市两会,“民生清单”格外亮眼,让全市人民暖心又提气。

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提高到56.6%;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6个县域特色专科获批,10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标;37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翻开去年的“民生答卷”温暖的力量在心中流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

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并提出了一项又一项务实举措,使民生改善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深刻体现“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追求。

连日来,出席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医疗、康养、教育、就业等民生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他们纷纷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生改善上持续发力,将“民生清单”变为许昌人民的“幸福账单”。

健康是民生所需,也是幸福基石。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康养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道“必答题”。

“政府工作报告既有温度、广度,又有厚度,凭借扎实工作展现成效,用真切数据说话,让人备受鼓舞,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市人大代表、鄢陵县政协副主席刘永红说,他们将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建设健康许昌”的部署,立足鄢陵县生态、文化等多重优势,继续以康养产业为发展核心,锚定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中原一流”的国家级健康养老示范区目标,探索出一条以花木培育优化生态、以优良生态为旅游奠基、以旅游发展推动康养、以康养产业引领经济腾飞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刘永红建议,借势胖东来的品牌影响力与流量红利,全方位提升鄢陵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将胖东来的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为鄢陵县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许昌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晓辉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养老、社保等方面的内容。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他对“深入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及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应保尽保”等部署印象深刻。

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参保攻坚行动,王晓辉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建议抓紧实施“全民参保数据库”工程,整合多个职能部门数据,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参保档案,精准识别未参保人群,为精准推进参保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他还建议,对低收入家庭实行“阶梯式缴费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探索“家庭联保”制度,允许以家庭为单位缴纳城乡居民医保;设立连续参保激励政策,鼓励人们增强参保的积极性与稳定性。

同时,王晓辉建议,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市,并将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引导商业保险开发“带病投保”产品,为罕见病、高龄失能等特殊人群提供定向保障,填补保障空白。

教育是民生之基、强国之本。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教育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后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希望。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保障新高考平稳实施’等措施,表明了许昌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决心。”市人大代表、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校长邓付申说。

一直以来,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始终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全面开展“精细管理、高效课堂、激情教育”三大育人工程,培养出了近百名博士、近千名硕士研究生、7000多名重点大学毕业生。“下一步,我们将以创新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重点,聚焦教研、科研、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高效课堂等,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作用,办好学生舒心学习、教师幸福工作、家长放心满意的学校,让更多百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成果。”邓付申表示。

关于建设教育强市,邓付申建议,全市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持续推进教育公平,积极应对教育综合改革和新高考,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出彩。

“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多用事实说话,多用数字说话,为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鼓足了干劲。”市政协委员、禹州市颍川街道实验小学副校长任玲端表示。

基于对教育现状的思考,任玲端建议,改革教师招聘机制,招聘时更加着重考察专业课水平、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实际授课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教师培训方式,引领教师与时俱进增强本领,定期组织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名校参观学习,与名校“联姻结对”,有计划学习推广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加强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培训应用,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开展学情分析和分层训练,用科技力量赋能教育提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这是一份提士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答卷,无论是去年就业工作的硬核数据,还是今年‘统筹抓好就业创业’的部署,彰显了许昌稳就业、保民生的坚定决心。作为扎根许昌的民营企业,我们深受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市人大代表、河南华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红娜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十分兴奋。

深耕人力资源行业20多年的曹红娜,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统筹抓好就业创业”的部署深有共鸣。2024年,华企科技公司吸纳就业1.75万人,累计吸纳就业30.23万人,荣登“河南服务业企业100强”榜单,获评国家级人力资源诚信示范机构。

“推动就业,既要当‘及时雨’,解决眼前需求,更要作‘孵化器’,培育发展动能。”曹红娜表示,他们将继续加大稳就业力度,联合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打造“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引雁归巢”工程,建立许昌籍高层次人才数据库,利用自身在高校、企业、政府间的桥梁优势,以乡情为纽带吸引人才返乡。同时,她建议,成立许昌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规范、资源整合、标准制定,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向专业化、品牌化升级,助力许昌高质量发展。

“就业关系到每位劳动者的权益,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市政协委员、许昌亨源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英楠说,作为一家大型商超的负责人,他深知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为更好促进就业,亨源通公司始终将“稳就业、保民生”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支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通过“弹性排班”用工机制、实施灵活就业帮扶政策、提高住房补贴等措施,打造人才服务生态圈,构建健康良性的人才发展机制,去年员工留存率达95%。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专业优势,张英楠在充分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增加民生专场招聘会场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为更多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乐业许都’工程引领下,政企协同发力,定能带动就业创业迈向新高地。”张英楠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