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议案办理

许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4-03-0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许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

许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十人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14件。根据《许昌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议案办理的规定》,经大会主席团研究审议,决定将长葛市代表团高民生、鄢陵县代表团李亚强和建安区代表团李峰等3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3个议案合并为一个议案,同时,将长葛市代表团尚军伟等1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强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培育“双千亿”产业集群的议案》和建安区代表团郭晓珂等14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许昌建安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的议案》交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经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将其列为议案,并提出处理意见交市政府办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加快我市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议案办理情况

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锚定“走在前、作示范”的目标,积极聚合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统筹协调、主动作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健全完善高效协同工作推进机制。坚持以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市人大梳理17条支持先行试验区建设举措,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建言献策,九大专班牵头市级领导定期调研推动,推动形成先行试验区建设合力。市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调度,召开专题会议9次,印发工作通报4期、简报40期,在长葛市、禹州市召开现场观摩会议,持续推进先行试验区各项重点任务落实。9个示范片区谋划项目113个,总投资839.9亿元;2023年包装争取中央、省专项债项目58个,到位专项债券资金71.64亿元。《中国经济周刊》、人民日报社及省级多家媒体对我市先行试验区建设采访报道。市级层面开设专题专栏,组织开展集中宣传,举办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邀请黄奇帆等十余位知名学者为我市先行试验区建设参谋助力。

二是积极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破解土地难题,长葛市制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选定地块2宗、面积52亩,用于蜂业小镇建设。推进农村产权权能改革,首例农村集体产权线上交易项目成功交易。强化人才保障,设立“许昌英才基金”,成立全省首家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2023年7月份以来认定高层次人才587名。加大金融支持,市政府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等多家银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邮储银行河南省分行明确5年内提供不低于5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召开金融赋能先行试验区建设政策培训会,推进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工作,我市金融机构累计办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70笔,累计发放金额5.33亿元。加强乡村治理,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三零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全市村(社区)达标率90%。

三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研究推动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建立“名校+城郊(农村学校)”“城市优质学校+乡镇中心校”联盟,深化集团化办学。起草《许昌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2.0》,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探索“区域转型+分散供养”“区域转型+公益服务”等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得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成果专家评审认可。

四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累计完成56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703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新建农村5G基站152个,新增农村固定宽带端口0.43万个,完成户厕改造2.3万户、“一宅变四园”2614个。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鄢陵县入选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长葛市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省级示范县,后河镇荣获全省数字乡村示范标杆乡镇。

五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开展多场次人才招聘和返乡入乡创业大赛,2023年7月份以来新增农村就业1430人、返乡下乡创业771人。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10683人参加培训。落实进城农民工保障性住房、基本医疗保险、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等政策。截至目前,全市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23492.33万元。

二、关于做强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培育“双千亿”产业集群的议案办理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长葛循环经济园区开展调查研究。刘涛市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长葛循环经济园区重点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有力地推动了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加强对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实施了《许昌市十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许昌市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锚定再生金属产业“双千亿”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两柱五链多点”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产业集聚、链条完整、竞争力强的再生金属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了《许昌市培育壮大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打造“双千亿”产业集群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按照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标准,长葛市高质量、高标准编制了国土空间规划、总体发展规划和规划环评,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设置产业发展定位及目标。为最大限度保障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用地需求和厂区建设要求,市发改委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省、市交通部门规划的中原路线路进行实地踏勘,研究制定规划调整方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三是加强运行调度。围绕再生金属产业现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不断找准发展思路,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发展积极性,推动废旧金属回收产业不断壮大。目前,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入驻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3家,营收超100亿企业1家,营收超10亿企业5家,上市企业2家,从业人员4万人,年回收各类废旧金属400万吨,年实现再加工利用380万吨,利用率达到95%以上。今年1-10月份完成工业产值210.3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完成税收13.179亿元。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导向,到2025年,谋划再生金属产业支撑项目共50个,总投资519亿元。2023年再生金属产业集群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279.67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72.56亿元。今年1-10月份累计完成年度投资44.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1.2%。

五是推进产能落地。根据刘尚进副省长讲话要求和批示精神,金汇集团正与河南亚新钢铁集团协商签订96万吨钢铁产能指标交易协议,同时已自筹购买产能指标资金1.8亿元。目前正积极对接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钢铁集团,加快推进金汇集团与安阳凤宝、商丘闽源钢铁产能指标交易的时间节点,尽快完成未解决的79万吨产能指标。

六是加大链式招商。2023年以来,围绕再生金属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先后赴广东、上海、西安等地开展招商活动10余次,洽谈对接项目20个,拟签约项目2个。为进一步做大再生金属回收量,园区与中国物流合作,规划建设中物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在修订合作框架协议。河南总投城发环境有限公司拟新上年产3万吨再生高纯铜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拟选用原江钨项目用地进行建设。

七是加快绿色转型。全面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按照“一企一策”推进再生金属产业重点企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园区已申报完成A级企业1家,B级企业5家,C级企业3家,超低排放改造企业11家。2023年新增申报B级企业5家,C级企业4家,其中2家B级企业已通过省生态环境厅验收,3家B级企业已通过市生态环境局验收。鑫金汇和青浦合金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均已完成。

三、关于支持许昌建安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的议案办理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建安综保区申建工作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成立综保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工作专班,赵淑红副市长和市商务局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到郑州海关和省口岸办汇报对接工作,全力推进建安综保区申建工作。

一是申报材料准备工作。设立建安综保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修订完成,拟入驻建安综保区项目清单已完成,根据2022年全市出口企业数据统计,拟入驻70家企业,预计年进出口额85亿人民币。建安综保区规划选址已完成,且已纳入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已报省政府待批复。

二是在建工程完成情况。建安综保区已完成主卡口、查验中心、综合服务楼、熏蒸处理间、中转停车广场和区内道路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新建工程进展情况。规划建设发制品产业园项目入驻建安综保区,进一步增强建安综保区的产业支撑,为批复后封关运营打下坚实产业基础。目前发制品产业园项目一期土地规划、挂拍、土地证等手续已完成;设计图纸、施工图预算已完成。建安综保区内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开始建设;综合能源站已经和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综合能源形式及初步方案已经完成。

四是招商情况。为进一步加大建安综保区封关运营后的产业竞争力,依据“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原则,全面开展招商工作。进一步摸清综保区内现有企业底数32家,根据企业运行状况,兼顾企业原有利益,确定流向等问题,分清类别,一企一档。拟通过保留、清退、转型、引进四种形式对综保区内企业进行规范,确保下步招商外向型企业入驻。